1、损坏机理的差异
事故车损坏机理复杂,损伤程度大且规律性差。正常的故障车发生故障存在一定的规律,一般具有可预知性,可以通过设备的诊断或技工的经验发现故障原因,从而找到解决方案。但是事故车是在交通事故中发生的无规律的车辆整体或部分损伤,不确定因素较多,事故中碰撞、刮擦和挤压程度的差异造成车身/车架的损坏及车辆零部件的损坏差异,存在“内伤”和“外伤”复合的问题。
2、作业项目和维修方案的差异
事故车在维修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车辆外廓尺寸测量及相关定位点的测量和诊断,对整车或受损部件的可修复性进行评估,然后才可确定修复项目和修复方案,而且每个案例均为个案,不可复制。对零部件进行修复时,技工对零部件的修复、更换判断还必须依据《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JT/T 795-2011)确定基本原则,以免存在过度维修或维修不到位等问题,难度远远大于普通故障车的维修。
3、维修工艺及技术要求的差异
事故车修复涉及车架矫正和车身整形,需要大型维修机具设备,维修企业必须具备整车维修资质,有相应的车身校正机、烤漆房、气体保护焊机、三维数据测量系统和对应的车型数据库,始建时资金投入量大,修复工程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多,如GB7258《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 B/T 3 7 9 8《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GB/T3799《商用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GB/T5366《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等通用性较强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事故车修复的作业流程、工艺要求、配件修换原则、损伤等级划分方法及质量保证等内容,应该严格按照《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JT/T795-2011)的技术要求和《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186-2012)规定的服务流程及标准进行,既要确保维修后的质量,也要保证的优质的服务质量,其目的就是进一步保证事故车的修复质量。
事故车修复工艺及流程是确定其修复定额标准的技术基础,应该严格按照《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JT/T795-2011)的规定办理,建立标准化质量管理流程。
编制事故车修复工时定额应充分考虑维修工艺组织等技术要求,以行业平均先进水平为基准确定单项修复作业工时定额。依照边界定价原则较全面地考虑汽车维修企业成本构成和保险企业成本构成及其盈利点,顾及辖区物价指数和GDP状况,寻求汽车维修企业、保险公司和车主三方利益的平衡点,合理地确定事故车修复工时定额。